客服热线:400-888-0577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千诺 - 行业新闻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详细介绍,也有你不知道的

  什么是商品分类?
 
  在《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公约》的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海关根据《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国家分目注解》、海关总署发布的行政裁决和商品分类决定的规定,对进出口货物编码的活动作出规定。
 
  商品分类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货物的接收和出口货物的实际状况,根据货物的收发货物或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对出口和出口提前进行申报,货物类别应根据货物到达海关监管场所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另有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申报商品分类的责任主体是谁?
 
  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要求,如实准确地申报进出口商品的名称、规格和型号,对申报的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确定相应的商品代码。
 
  什么是协调制度?
 
  由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主持,1983年第61/62届海关合作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协调制度公约》,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HarmonizedComodityNomenclatrueandCodingSystem,简称HS)是协调系统公约的附件。协调制度是目前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语言,是一个完整、系统、通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按类别、章节、品目、子目对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进行分类。共有21类协调制度,基本上按照社会生产的分工来区分,如农业、化工、纺织、冶金等。类分为97章,基本按商品的属性或用途分类。
 
进出口商品代理报关
  什么是预分类社会化服务?
 
  1.什么是预分类?
 
  根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预分类可分为非约束性预分类(即咨询)和约束性预分类(对申请人和海关都有法律约束力)。
 
  有约束力的预分类是指申请人在实际进出口之前以海关规定的书面形式向海关申请,并提供对货物进行分类所需的资料,海关根据需要提供样品,依法作出有法律效力的商品分类决定。
 
  非约束性预分类的办理程序和权责类似于约束性预分类,但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方便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或其代理人办理海关手续的便民服务。
 
  2.预分类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预分类服务的社会化,是指根据《海关法》《关税条例》和《分类管理条例》,经培训和考核,确认单位及其报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后,允许其报关企业为社会提供预分类操作和咨询服务,并使其制度化。简而言之,海关对报关企业进行考核,将原本由海关进行的进出口商品编码分类的操作和咨询工作交给通过考核的优秀报关企业,海关本身只履行程序性考核职能。
 
  3.预分类社会化的目的
 
  提高申报和分类的准确性,减少分类差异;
 
  减少分类错误和差异引起的加工贸易手册变更;
 
  提高分类水平,加快通关速度;
 
  减少海关事务,节约行政资源,降低执法风险;
 
  4.进出口商品预分类单位资格获取流程。
 
  经海关总署预分类社会化领导小组培训考核合格的报关企业,向当地报关协会索取并填写《进出口货物预分类单位申请表》;
 
  经当地报关协会签署意见后,经当地直属海关关税、监管、加拿大贸易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向中国报关协会提出是否授予进出口货物预分类单位的推荐意见;
电话咨询
公众号

扫一扫
千诺微信公众号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