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888-0577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贸学堂 - 外贸常识

出口合同条款中的运输费用陷阱,你看懂了吗?

        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条款往往决定了利润是否能守住。很多企业在签合同时只盯着货物价格,却忽视了CIF、FOB等条款里的费用划分,结果辛苦接下的订单最后只剩微薄利润。

出口合同条款中的运输费用陷阱,你看懂了吗?.png

一、FOB与CIF的差别

  •         FOB(船上交货):卖方负责装船前的费用,装船后的运费和保险由买方承担;

  •         CIF(成本+保险+运费):卖方需要承担海运费和保险费,看似“全包”,但风险与成本都在卖方这边。

二、目的港的隐性费用

        在南美、中东等地,常见的目的港费用包括提货费、查验费、文件费。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买方往往会推给卖方承担。很多中小企业正是在这里吃了亏。

三、运价波动的影响

        每年九月至十二月是出口旺季,船公司常常加收旺季附加费和燃油附加费。如果卖方没有提前锁定运价,临时的额外费用会直接侵蚀掉利润。

四、企业的应对建议

  1.         在合同中明确列出运费和附加费的责任;

  2.         对不熟悉的目的港,提前向货代或代理咨询费用细项;

  3.         对长期客户,可以通过运价协议锁定成本;

  4.         谈判时不只报货值,而是要算清整套运输账。

结语

        运输费用看似小事,但对外贸企业而言,往往是利润能否保住的关键。企业只有在合同阶段就算清账,才能避免在交付后陷入被动。


电话咨询
公众号

扫一扫
千诺微信公众号咨询

返回顶部